玉蜀黍是16世纪中叶从国外引种进来的,当时没有受到重视,大约最初只种在瘠薄的田里或山坡上,没有能显示出它的高产优点来。过了大约两个世纪,到了清代中期,才开始被推广起来。从那时起,它就成为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种植对象之一,在一定程度上夺取了谷子的播种地域。
我国古代原来也有芋、山药等薯类作物,只是都不占重要位置。甘薯是在明朝末期从海外传进来的,比玉蜀黍还要晚些。
17、四大发明
我国古代的“四大发明”是:造纸术、印刷术、指南针和火药。
纸出现以前,人们记事时,就把文字刻写在龟甲、兽骨或竹片、木板上,可是这些东西太笨重,既不便于阅读,更不便于携带。后来就有人把文字写在丝帛上,但是丝帛价钱太高,一般人用不起。为了解决这些困难,劳动人民终于发明了书写文字最方便的材料——纸。提到纸,过去有许多人认为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,其实,在西汉年间就已经有了麻纸和絮纸。麻纸是用麻类纤维制造的,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灞桥西汉前期的坟墓里发现了这种纸的残片,这可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了。絮纸是用制作丝绵时的副产品丝絮制造的,制造丝绵的时候,先把煮过的蚕茧放到竹席上,浸到水里去,然后把蚕茧捣烂,其中完整的部分拿出来就是丝绵,破碎的部分,则紧紧地粘在竹席上,形成一层薄片,把它晒干,取下来就可以在上面写字,人们把这种薄片叫做絮纸。不过这两种纸的产量都很少,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。东汉和帝时,曾经领导工匠们为皇帝制造过各种器械的蔡伦,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,在105年,以树皮、麻头、破布、渔网为原料造纸。这些原料都容易找到,价钱也很低廉,造纸过程比以前更为简便,能够大量生产。蔡伦所创造的造纸方法得到了普遍推广。后来人们又进一步用竹子、芦苇、稻草、木材等植物的纤维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纸,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。纸的发明和改进,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