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是在这一哲学视界中,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,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在主体层面的“物役性”表现,揭示出概念本身不过是现实历史的映现,实现了“是”与“应该”的具体的、历史的统一。正是在这种统一中,马克思解决了如何实现从“应该”到“是”的逻辑转换和“是”到“应该”的逻辑转换,扬弃了对社会的外在的价值批判,达到了对社会的内在的科学批判。
三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
马克思后期的批判理论既没有用早期的人本主义批判统摄批判话语,也没有抛弃早期人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意图——实现人类解放,而是在新的理论基础上,具有了科学的理论视界。这种科学的理论视界体现为对价值批判的现实定位、对概念的历史性理解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矛盾分析。正是在这一全新的科学视界中,马克思的哲学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批判力量。
马克思对社会的批判最初依赖于黑格尔哲学的自由理性,后又借助费尔巴哈哲学的异化史观。虽然哲学的立足点发生了转换,但从哲学批判的总体视角来看,马克思早期对社会的批判都是以先验的“应该”范畴为理论内核的,以此为基础的社会批判只能是一种以价值悬设为前提的道德批判。马克思在实现哲学变革后,对社会的批判发生了彻底的视界转换,即扬弃了以价值悬设为前提的道德批判,对价值批判进行了现实的理论定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