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教授治校
竺可桢认为:“教授是大学的灵魂,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,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。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,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,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,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,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。”他说:“大学所施的教育,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,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,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,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。”“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,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、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。这三者之中,教授人才的充实,最为重要。”
他认为,教授是知识、人格、校风得以传承的校魂,而初露头角、具有良好潜质的青年学者,则是传承的根源。他说:“要发展一个大学,最主要的是能物色前途有望的青年。”
他坚持民主治校,依靠教授来管理学校。当时,学校各级领导人选,以“资格极好,于学问、道德、才能为学生所钦仰而能教课者为限”,都选有名望的教授担任,即使在“文军长征”艰苦卓绝的情况下,仍然如此。
三、学术自由
他主张学术自由、教育自治,“大学无疑的应具有学术自由的精神”,“大学的最大目标是在蕲求真理”,没有自由研究的氛围,真理不明,而保持学术自由,就要“对学校应能自治,以维护大学之尊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