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时嘴坏的同学经过,说你爸爸妈妈不见了,我还要帮我爸挣面子说:'他工作很忙,你们不懂!'”
“听起来,你从那么小就学会不表现出脆弱了。”
逸青听了愣了一下说:“难怪,我现在想要脆弱都不会了。”
“过去的经历让你缺乏表达情绪的机会,甚至让你觉得负面情绪是不好的、是没有用的。然而长大后的你,对于内心深处的一些感受,还是很渴望被理解。”我这样告诉逸青。
早期经历与依附形态,会成为影响我们情绪表达的因素之一。笑与哭,都是我们本能表达感受的方式。然而我们可以回想一下,从小到大,在表达情绪的时候曾经受过什么样的评价?也许身为女孩的你,在放声大笑时被建议要优雅一点;也许你在受伤哭泣时,被说羞羞脸或哭相很难看。当时的你不见得会对这些评价有什么感觉,然而一旦被建议与被评价的频率很高,甚至是强度很强时,就很有可能内化成你看待情绪的方式之一:觉得哭泣是丢脸的、情绪表达太明显是不得体的,于是对于情绪的压抑、忽略和排斥,变成一种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