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桐城县志略》和姚永朴先生的《旧闻随笔》记载,清康熙时,文华殿大学士、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,其府第与一吴姓人家为邻,中间有一条属于张家的空地,向来作为过往通道。后来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,张家不服,张吴两家遂发生纠纷,闹到县衙。因两家同为显贵望族,县令左右为难,迟迟不予判决。
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,遂驰书京都,向张英告状。张英阅罢,认为事情简单,便提笔挥毫,在家书上批诗四句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张家得诗,深感愧疚,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。吴家见状,觉得张家有权有势,却不仗势欺人,深感不安,因此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。于是,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,名曰“六尺巷”。两家此举随即成为美谈。
留三分余地给人,自己也因此从中受益。让出一堵墙,却换来了两家人融洽的关系,何乐而不为呢?